《秦王破阵乐》、《兰陵王入阵曲》气势磅礴,在中国失传千余年。(大纪元)

【人民报消息】中国历朝历代,不论在宫廷或是民间,很多欢庆和宴会等的场合中,各朝各代都有各自特色的宫廷舞,也因着不同场合的需要而有不同的表现。其中像跳、飞越、转、翻腾和舞枪、舞剑、舞棍等武功技法的演出,常常由武将担任,体现着“舞”和“武”之间的连系。

唐代由于政局安定、经济富裕,再加上和世界各国往来频繁,文化的发展大放异采。舞蹈艺术不仅荟萃了历代之精华,同时溶入了西域各国的舞蹈色彩,其灿烂辉煌达到了历史上的颠峰。

《秦王破阵乐》和《兰陵王入阵曲》是盛行于唐代的宫廷乐舞,由武将表演,前者是体现气壮山河的群体舞,后者则是表现作战英姿的独舞。二者都曾在中国失传千余年,近代才由日本再回传中国。

《秦王破阵乐》展现战阵布局

曾在唐代扬名国际的《秦王破阵乐》,原是唐初的军歌,主要是将士赞颂秦王李世民以武功定天下的英勇事迹。此乐以擂大鼓为主,并杂以龟兹之乐。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于贞观七年(西元633年),根据战场上战阵的进退、回护、突破、包抄等行动,亲制《破阵乐舞图》。

据《旧唐书.志》,舞队的布局是:“左圆右方,先偏后伍,鱼丽鹅鹳,箕张翼舒,交错屈伸,首尾回互”,队形左圆右方;前为战阵,队伍随后,有时像鱼群般相依批次而行,有时如鹅鹳群般前后相随,时而从中间展开,两侧迂回,时而交错屈伸,首尾相顾。全舞共分三段,每段为四阵,共十二个战阵队形。

唐太宗命吕才依图教乐工120人,披银甲执戟而舞,以往来疾徐击刺动作为主,在乐曲节奏中和着歌节进行。《秦王破阵乐》发展为唐代最著名的集歌、舞、乐的大型宫廷乐舞,最初用于宴享,后来也用于祭祀。

当皇帝即位大典和重大庆典时,受邀的三品以上官员和驻唐外国使节,于玄武门外观赏《秦王破阵乐》的表演。节目进行中,擂大鼓,声震百里,气壮山河,观者无不深受震憾。

其后的发展,还曾动用军马2000人,引队入场,场面更是壮观。《秦王破阵乐》名声远扬,印度国王尸罗逸多召见玄奘大师时,就曾问起此曲。甚至唐使者赴吐蕃参加结盟仪式时,也受到演奏《秦王破阵乐》的隆重接待。

《秦王破阵乐》在中国失传千余年

《秦王破阵乐》在中国失传千余年,所幸武则天在位时,日本遣唐执节使将带回日本,并流传至今。1983年,何昌林翻译了在日本录制并带回中国的五弦琵琶谱《秦王破阵乐》。而台湾资深舞蹈家刘凤学则于1965~66年在日本宫内厅获得该舞谱,并于1984~85年间在剑桥根据已由英国剑桥大学唐乐研究中心译成五线谱的乐谱,重建此乐舞,于1992年在台湾国家戏剧院首演。

《兰陵王入阵曲》表现作战英姿

《兰陵王入阵曲》是唐代假面舞蹈,起源于北齐,表现北齐兰陵王高长恭作战的勇猛英姿,为带有简单情节的男子独舞。此舞盛行于唐代。

高长恭身型高大健壮、性格勇敢有胆略,但自觉面貌秀美,不足以威慑敌人,因此每临阵时,必戴上形象凶厉之木雕假面。与北周著名的邙山之战,高长恭带领500 骑士救援,两次冲入敌阵,以寡敌众,北周军大溃而逃。为庆祝胜利并赞颂兰陵王的威猛,将士们编了《兰陵王入阵曲》,戴着面具且歌且舞。

此剧在中国失传千余年,幸好也流传到日本,并保留了下来。1950年代中期,中国著名京剧演员李少春在访日期间,看到《兰陵王》的表演,就向表演的日本人学习,并带回中国。其舞蹈节奏缓慢,步法凝重,动作英武威严,造型步态与中国戏曲舞蹈的动作十分相似。


《秦王破阵乐》、《兰陵王入阵曲》气势磅礴,在中国失传千余年。(大纪元)

《兰陵王入阵曲》在日本受到相当重视,举凡民间各种比赛,宫中的重大庆典,甚至天皇即位都演奏此曲。当今的日本奈良,在正月十五日年度古典舞表演时,仍以《兰陵王入阵曲》的独舞开场。日本《舞乐图》中绘有《兰陵王》舞姿,题记:“兰陵王,唐朝准大曲,一人舞。”

1992年9月,日本京都奈良大学由30多人组成的《兰陵王入阵曲》雅乐团,去到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的北朝墓群,在兰陵王墓前参拜,表达崇敬悼慰之意。他们身穿唐代宫庭乐师服饰,手持齐鼓、羯鼓、钲、龙笛、筚篥、笙等中国古典乐器,以“坐部伎”形式坐于一侧。

在沧凉而沉闷的龙笛声中,戴着恶兽假面的“兰陵王”手持短棒,从远处威风沉稳地缓步走来,鼓、笛、笙、筚篥声渐起,犹如千军万马奔腾。兰陵王以柔中见刚之姿,沉着地执短棒当剑,指挥十万大军冲锋陷阵。鼓乐大作,惊天震地,呈现两军激战之势,尔后乐声渐减,终至结束。

1,400多年前中国古典乐舞《兰陵王入阵曲》的雄浑、古朴、苍劲之势,就在兰陵王墓之前,对着天地,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视频:中国舞欣赏:访中国舞专家-曹逸

******************

全球华人新年晚会精彩简介及全球32城市售票

全世界中国舞舞蹈大赛详介


谁有幸参加这个舞蹈大赛,谁有大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