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我們先看看這個被深惡痛絕的「封建」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說文》中說:「封,爵諸侯之土也。」「建,立朝律也。」《左傳》中說「昔周公吊二叔之不鹹,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周之有懿德也,猶曰『莫如兄弟』,故封建之。」因此可見:西周時期,周天子給同姓諸侯和異姓諸侯分封以土地和土地上的居民,諸侯還可以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給下一級的卿大夫;這樣以土地爲樞紐,形成統治者之間的多層等級連鎖。他們彼此之間互有權利義務,主要是受地者要向賜地者納貢服役(包括兵役)等。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廢封建而置郡縣,中國歷史上的封建制度遂告結束。
封建就是這麼回事兒。
可是爲什麼人們要對封建是如此的憎恨不已呢?
「今天通用的『封建』 一詞,是日本學者在一百年前從Feudal System翻譯過來的。」(黃仁宇:《萬曆十五年》,中華書局1982年5月第1版。)我覺得:歐洲的Feudal System(既:中世紀)與西周的封建制是有相似之處的,日本的幕府統治也有類似的情況,所以日本人這樣翻譯也就不足爲奇了。在明治維新以後,有許多中國人要學習日本,於是也就跟着不顧中國的國情而盲目的把中國與歐洲中世紀相近的朝代這麼「封建」、「封建」的叫起來了。(當然也有不這樣的,如陳寅恪、胡適甚至還有陳獨秀、李大釗等。)
最有意思的是20世紀初對中國並沒有什麼了解的列寧說,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地位的國家,是落後的半封建的農業國家。於是共產國際也如是說,所以中共「二大」也就根據這一「聖旨」分析中國的「國情」,搞了一個什麼「民主革命綱領」,什麼中國的社會性質、革命任務、革命對象、革命動力等等,說得有鼻子有眼睛的。先捏造「理論」再強加於現實,這是邪黨一貫的做法。
以列寧的一句話而定性中國社會性質,中國人不敢言半個「不」字,只能認真學習,堅決相信。這不是奴性十足是什麼?無所不管的斯大林當政之初和托洛斯基鬥爭,於是對中國事務(包括中國的社會性質等。)直接插手以壯其勢,斯大林提出的人類社會發展的「五個階段說」(即:「原始公社制的、奴隸佔有制的、封建制的、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的。」),郭沫若等人就削足適履的把這一「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強加於中國歷史。這樣,原來的封建社會由於「真理」的需要而成爲奴隸社會以後的社會,必須成爲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差不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再就是社會主義社會——這個欽定標準在「證實」着共產黨革命是歷史的選擇。
郭沫若等人,以列寧斯大林之說來「規範」中國歷史。他們規定:中國封建社會是從(以搞郡縣制而備受革命領袖們青睞的)秦始皇開始搞定的(其實秦始皇最忌諱的是「封建」 制,爲此而出現的「焚書坑儒」是婦孺皆知的事實。)於是中國式的馬克思主義的新史學體系出現了,中國古代的封建制由於革命的需要而改變了。還有人煞有介事的「研究」:中國的封建社會爲什麼那麼長?!當然那些個始作俑者早就連篇累牘的編造出了許多味同嚼蠟的專門挑動人們仇恨心理的馬克思史學「理論」,你來學吧,都是階級鬥爭那一套。最後的結論就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也正因爲如此,毛澤東對這個東西情有獨鍾,以行政命令的手段強加推行。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這樣一個陰陽顛倒的荒誕不經的東西由教育行政部門定爲中小學教材,成爲欽定的金科玉律,全國一代又一代的中小學生們必讀之必信之必考之。年復一年,代復一代的,除了幾個持有別的什麼封建說的先生之外,大家都認爲郭氏體系就是中國的唯一正確的歷史呢。就這樣在暴政之下,謬論重複千遍後變成的 「真理」,把許許多多的中國人培養成無端的痛恨者和盲目的崇拜者。時至今日,你要把歷史的真實講給那些中毒太深的人們,他們會象對待法輪功被迫害的殘酷事實那樣冷漠。
我們想想:爲什麼一定要把古人的東西這麼張冠李戴呢?爲什麼要把自己的一家之說強加於人呢?爲什麼要利用傳統的概念來擾亂人們的意識呢?我想這唯一的解釋只能是共產邪靈邪惡本質的反映,是惡劣卑鄙的文化附體和霸道無理的文化獨裁的必然產物,也是邪靈要摧殘中華傳統文化的醜惡行徑的表現。
經過幾十年的灌輸,這個強盜邏輯是不能懷疑的;弄得你倒還以爲《左傳》和《說文》中的是錯的呢,弄得你要讀懂柳宗元的《封建論》還真的不容易呢,弄不好你還會丟掉自己可貴的腦袋呢。好比是一個人本來名字叫張三,一個惡霸過來說你不是張三,你的名字是王五;在淫威面前,這張三還真的以爲是自己錯了呢,甚至別的人也還覺得大傢伙都錯了呢。大家看看是不是這樣一個理兒?這樣的一個荒謬的東西竟然在中國的課堂上堂而皇之的盤踞了幾十年之久,直至今日。這不又是中華民族的奇恥大辱嗎?中國人把自己祖宗的正確結論「批倒批臭」了,卻拾來「西來幽靈」的垃圾當成了寶貝。可悲而可笑啊。
亂我中華者共產邪靈也,毀我輝煌文明者共產邪靈也。
我們不得不這樣說,人們啊,我們被騙了!我們都被騙了幾十年了,從官員到百姓,從學者到文盲;我們被騙得不敢言更不敢怒了,有出來說真話的我們反而會下意識的去否定去反對,我們被扭曲了,我們整個的民族,現在還不該清醒清醒嗎?
(明慧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