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消息】有著3368公里海岸线的中国广东省,海洋国土面积差不多是陆地面积的 2.5 倍,但近年来,经济发展中带来的各种污染使广东海洋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目前全省生态功能较好的海湾、河口、海岸带已不足 20%,部分海域赤潮频发,珠江口海域已出现「荒漠化」现象,并有向全省近海扩展的趋势。

深圳南澳镇三面环水,蔚蓝的大鹏湾、大亚湾一东一西。但是,在南澳食街下面的乱石滩上,横竖不一的排污口发出阵阵恶臭。大亚湾畔的海岸上涨潮退潮皆是污物:黑色的礁石、污臭的淤泥、漂浮的垃圾,大片大片的塑胶餐盒随著海浪 不断冲向岸边,并在乱石缝里「歇」了下来。海滩边有「海水」不断往上冒,据当地知情者介绍,冒「海水」的地方其实就是一个个屡禁不止、「暗渡陈仓」的非法排污口。

其实,深圳近海污染只是一个缩影。在广东,许多曾是海洋生物摇篮、鸟禽栖息乐园的海湾、河口、沿岸海域和内陆江段,不仅 80% 受到破坏,不少地方还成了藏污纳垢的超级垃圾场,污水横流、毫无生机的水域更是随处可见。2003 年,有关部门在珠江口布点取海水各层样本分析发现,41 个站点仅有两个处于中度污染,其余皆为重污染。专家指出,目前珠江口海域已成为全国第二大严重污染区。

日益严重的污染使珠江口附近已无原生性生态海域,丧失生态功能的局部海域「荒漠化」有从珠江口扩展到全省近海的趋势,海岸带所特有的生物摇篮、 抵御风暴潮、净化环境的功能严重退化。

有人指出海洋生态的恶化先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接著会以惊人的突变来报复人类。眼下,珠江口海域的「荒漠化」已向广东人发出了强烈的警惕信号。

提起自海洋的报复,广东沿海的渔民们感触最深。大鹏湾畔的渔民说:「这几年,我们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过去渔船只要驶出几海里就可满载而归;现在就是再开出十几海里也不一定有收获。」以前,珠江口海域是 200 多种海洋鱼类的产孵和索饵场,但现在这里已鱼不成汛,种不成群。据统计,近 25 年间,广东列入国家、省和国际保护名录的珍稀濒危水生动植物已扩大到近 400 种!南海著名的万山、甲子、汕尾等六大渔汛在上世纪 90 年代已基本消失;大亚湾、大鹏湾等近海鱼类的「幼儿园」近年亦逐渐消失。

据统计,广东的海洋捕捞总量已连续 5 年出现负增长。现在,渔船的单产大幅度下降,同马力的渔船产量普遍只能达到 20 年前的 10%-20%。近两年,全省海洋捕捞渔船有 2/3 以上亏损,近 1/8 的从业者年人均收入低于省级贫困标准。

除了渔业减产,海洋污染也导致赤潮频发,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危害越来越严重。2003年 5 月,珠海海域发生的赤潮一度绵延 300 多平方公里。白沥岛上两名养殖大户谈起这场「前所未有的灾难」仍然心痛不已:「我们两家就死了 1.85 万尾名贵石斑鱼」,像这样的灾难在广东沿岸并不少见。据统计,近 20 年来广东海域发生的赤潮已超过 100 次。去年光深圳大鹏湾和深圳湾海区发生的赤潮就有近 10 次,这对生计越来越艰难的当地渔民无异于雪上加霜。

日趋严重的海洋污染到底从何而来?中国国家海洋环保执法检查组在广东检查时曾指出,生活污水已经成为海洋环境的重要污染因素。据统计,近年来排入珠江口的各种污水量每年都超过 20 亿吨,其中城镇生活污水占了近 70%。目前,广东海域的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铅。其中,磷的来源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含磷洗涤剂。

广东省环保局官员指出,广东生活污水在废水排放总量中所占比重已从 20 年前的 30%-40% 上升到 70% 以上。目前,由于市政污水处理设施不足,全省仍有 65% 的城市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此外,沿海 14 个市还有很大一部分生活污水通过河涌直排大海。2003 年仅珠江携带入海的 COD、氨氮、磷酸盐等污染物就达到 190 多万吨,这些污染物导致海水营养化程度大大增加,成了诱发赤潮的「元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