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有關江澤民下臺的幾點看法
 
作者:吳國光
 
2004年10月6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在祕密狀態下舉行的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終於宣佈了一個大新聞,就是江澤民卸任中央軍委主席職務由胡錦濤接任。這件事情爲什麼在這個時候發生?究竟具有什麼樣的政治和制度涵義?海內外評論已經衆說紛紜,本文試圖補充幾點看法。

首先一點看法,是中共制度中和軍隊的關係問題。僅是普通黨員的江澤民辭退軍委主席職務,由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接任,一般輿論認爲這是中共」黨指揮槍」原則的體現。我的看法有所不同。當然,正像有些論者一針見血地指出的,在現代政治中,本來「黨指揮槍」這個原則就完全錯誤,因爲武裝力量應該掌控在代表主權國的政府手中,而不是某黨某人手中。不過,這是從「應然」的角度看問題,也就是在討論「事情應該怎麼樣」。我要說的問題是,從中國目前的實際情況看,是不是就是 「黨指揮槍」呢?我說,至少這次江澤民辭職的事件,恰恰說明了中國不是「黨指揮槍」,而是「誰掌握了槍,誰才有可能指揮黨」。簡單地說,就是「槍指揮黨 」。在軍委主席和黨總書記兩個職務由不同人擔任的時候,這一點十分清楚;現在,兩個職務由一個人擔任,槍和黨似乎合爲一體,很多人好像就一下子糊塗了。道理其實很明白:如果現實是「黨指揮槍」,黨總書記又何必去兼這個軍委主席呢?當了黨總書記,對槍的指揮權不就已經在手了嗎?如果只有當了軍委主席才是掌握中國的真正大權,那怎麼能說這樣的制度就是」黨指揮槍」呢?

政治上有很多障眼法。加上當前中國國力強盛,正是瓜分利益的大好場所,不少人願意幫着中國政府說好話,這原也不難理解。可是,拍馬屁不要拍到私處,否則主子和馬屁精都很難堪。這次江澤民究竟爲什麼突然退休?從各種跡象看,是軍隊老將領的態度和動作起了決定作用。八月以來,藉助建軍節和紀念鄧小平誕辰等當口,我們看到,前任軍委副主席劉華清、遲浩田等軍隊老將領相繼明確表態施加壓力要江退休。我相信,這是事情發生轉折的關鍵。那麼,這又說明什麼呢?第一,說明槍桿子在高層權力分配中往往起決定作用,「槍指揮黨」並不僅僅表現在軍委主席一個職位上面;第二,說明已經退休的老將領對於軍隊和黨務的影響都還具有關鍵作用,這意味着中國的權力更替還沒有制度化。可是,偏偏很多人說這次事件表明了中國最高權力更替的制度化,因爲江澤民完全沿襲鄧小平的先例,也是在以普通黨員身份擔任軍委主席兩年之後從軍委主席位子上退了下來。那麼,我想問一問:第一,如果幾年之後胡錦濤不是沿襲這個先例,而是黨政軍三個職位一下子退出,是不是就表明中國最高權力的交接不再製度化了?因爲他又搞了新辦法嘛。第二,如果是制度化的,也就是制度的力量在這裏起主要作用,那麼,爲什麼大家事先並不知道這次江澤民要退休?爲什麼還需要各種力量向他施壓他才交出軍權?天下有一種制度化的政治,是大家不知道某個重要職位的任期期限到什麼時候的嗎?

不錯,這次中國的權力轉移過程相當和平,即沒有出現「九一三」事件或抓捕」四人幫」,也沒有鬧出天安門屠殺。這可以說是一個進步。當然,我們也看到,在高層權力交接的過程中,當局加緊不斷大規模地搜捕成百上千的普通上訪民衆。這種在政府執法面具下施行的暴力行爲,同樣必須受到譴責。你交你的權,他就他的位,老百姓是局外人。何必在這個時候反而起勁糟踐那些有怨有苦的老百姓呢?這個問題不解決,什麼和平交接,就算什麼制度化都意義很小。

回想當年的蘇聯,從勃列日涅夫之後,一直到戈巴契夫,中間連續三次和平權力交接,似乎也很制度化,但是並沒有避免蘇共垮臺的命運。其原因,在我看來,就是和老百姓爲敵。那個政權,不僅和蘇聯內部的老百姓爲敵,也和受它控制的周圍地區的老百姓爲敵。結果是民衆憤怒絕望的浪潮沖垮了柏林牆,也沖垮了蘇聯共產黨。那個時候,蘇聯共產黨的「黨指揮槍」程度,不亞於今天中共。但是,槍桿子並沒能挽救蘇共和它的不得人心的政治制度。

現在,胡錦濤集中國黨政軍大權於一身,準備做點什麼事情來造福中國、中國人民呢?抓捕上訪訴苦的中國老百姓,壓制香港民衆直接選舉特區領導人的要求,恐嚇臺灣民衆正當進入國際社會的訴求,甚至開槍阻擊逃離北韓的難民,這些恐怕都不是辦法。輿論普遍對胡錦濤寄予厚望。那麼,他的能耐除了善於低調但穩準狠地進行權力鬥爭之外,是不是也會在制度變革上有所體現?還是準備像一些人所說的那種「制度化」,沿襲鄧小平、江澤民的一套,「再幹一個二十年」?在今天的中國與世界,人們恐怕沒有多大的耐心等上哪怕五年再看答案的。Who's Hu? (誰是胡?) 四中全會結束,就進入考驗胡錦濤的時期了;考驗的關鍵,就在於中國政治制度是否變革、如何變革。

作者爲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政治學教授

 
分享:
 
人氣:23,450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