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劉伯溫名基,字伯溫,浙江青田人,他生於元朝,曾考中進士入朝爲官,後來因爲唾棄元末的暴政,於是辭官隱居在浙江的深山中,稍後復出幫助朱元璋開創明朝,完成帝業。精通軍事、政治、天文與歷史的劉伯溫,在文學上也頗有成就,他以寓言的手法,寫成了《郁離子》這本書。下面的「蹶叔三悔」故事就選自這本著作。

從前有一個人,叫蹶叔,他相當的自負,相信自己的判斷,不喜歡接受別人的忠告,他在龜山的山麓北面種植作物,在地勢比較高的地方種稻子,在低勢稍微低一點的地方種高梁。朋友奉勸他:「高梁喜歡長在地勢高一些的地方,而稻子呢,喜歡長在地勢低一點的地方,現在你反其道而行,背離他們的本性,怎麼會有收成呢?」蹶叔不聽,十年過去了,他的糧倉裏竟然沒有一點儲糧。於是他前去探視朋友的農地,才恍然大悟,當初就應該要照朋友的建議去做才會有收穫。於是他向朋友深深的一鞠躬說:「我後悔了。」

後來他改行經商,到汶水去做買賣,每次蹶叔總事先觀察市場上最搶手的貨物是什麼,然後他就趕忙收購,所以每次都是和別人爭着買貨物。等到貨物收購完,推到市場去賣,別人收購的同樣貨物也都到了市場,所以他的貨根本就賣不出去。朋友又勸他了:「會做買賣的人,一定要先買市場上現在還乏人問津的東西,等到這個貨物一缺乏,你再用高價賣出賺取利潤,名商人白圭致富的方法就是這樣啊!」蹶叔還是不聽勸。十年又過去了,他變得更窮了,這才想起朋友的話,於是又到朋友面前深深一鞠躬說:「從今以後我再也不敢不及時悔改了。」

過後不久有一天,蹶叔乘船出海邀朋友同行,他們順流向東,到了水最深的地方,朋友勸他說:「這兒可是水最深的地方,再往前去就回不去啦!」蹶叔還是不聽,朋友于是搭了別的船回到岸上。蹶叔自己繼續向前去,果然因此被困在海上整整長達九年,後來是遇到了巨大的風浪,才把他又吹回到啓程的海邊。回到家,蹶叔頭髮白了,形體乾瘦沒有人認識他。他又到了朋友跟前,鞠躬感謝然後抬頭對天發誓說:「如果我再不及時悔改,就像落日一樣活不過今晚。」朋友笑笑說:「知道後悔是沒錯啦,但是會不會太慢了一點呀!」其他知道這件事情的人則認爲,蹶叔三悔已經到了晚年,還不如當初就不要做下會後悔的事呀。

這個小故事讓我想到有些人在反右平反後說:「以後我不會再歧視、打擊這些好人。」文革過後劉少奇平反了,說:「以後真的不能再那樣做了,上當受騙就一次。而且我也不相信這種事還會發生。」六四過後說:「政府怎麼會下命令向學生們開槍?」現在到了江澤民鎮壓法輪功的時候,有人似乎又犯了健忘症,忘記當年大家紛紛議論法輪功是如何的神奇,自己的親人是如何祛病一身輕,朋友是如何從人見人厭變成人見人讚的,固執地說:「我相信政府說的。」

看了這個小故事之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吃後悔藥是爲了吸取教訓、下次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但如果次次都固執己見,次次都吃後悔藥,終有一天會做出後悔也無濟於事的事情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