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移民被拒背景資料是關鍵

  中國共產黨機關報「人民日報」駐紐約聯合國總部記者姚海泉(HaiquanYao)申請加拿大移民遭拒,在向加國最高法院提出對該案的司法上訴審查後,6月12日被駁回。加國法官伊蓮娜'道森(Eleanor-Dowson)在法院裁示和理由(reasons for orderandorder)中指出,加拿大駐紐約領事館簽證官決定,有合理的理由相信姚海泉屬於一個現在或過去從事間諜或顛覆一個民主政府行動的組織,因而屬於不得入境加拿大類人士。

 根據這份裁示內容顯示,加國在紐約市的簽證官是基於多次對姚海泉的面試,及一份對姚海泉極爲不利的「機密」情報資料,而拒絕姚海泉的移民申請。法官並下令不得公佈這份情報資料內容,以保護加國與相關人士的安全。

 這項裁決書的部分內容如下:


 背景事實

 (1)姚海泉在1996年2月1日首次接受申請簽證面談,當時他獲得有條件的核準,只等待健康、犯罪和背景調查。在得到背景調查結果後,加拿大國家安全局(CSIS)在1997年3月和9月,兩次約談姚與他的妻子。

 (2)在CSIS第一次約談中,姚說,作爲人民日報駐聯合國記者,他的報告主要集中在臺灣事務,所有收集到有關臺灣的資訊都送往北京。他在面談時表示,不知道大陸國安部(MSS)有涉入人民日報。

 同時,他也說他畢業自北京國際關係學院。畢業後就因爲他的語文能力很好,由人民日報派來紐約。

 (3)在第二次約談中,姚說,他懷疑他在紐約人民日報的上司是國安部官員,但沒有證據。他並且否認在第一次約談時曾說過,人民日報的重點是在美國與臺灣的問題。他也拒絕寫出他的中文名字,不願說出他的交往關係。

 (4)1999年1月CSIS發佈一項事實摘要,說明該局掌握的資訊顯示,姚是國安部人員,加國認爲該組織是一個從事間諜與顛覆民主政府的組織。CSIS把這項摘要和該局的一個有關國安部的報告,送交公民與移民部,再轉送該部派駐紐約的新聞官。

 (5)加國駐紐約總領館簽證官在1999年11月16日寫信給姚,表示姚可在最後面談機會,提供證據顯示他不屬於應被拒絕入境的人士,或他在加國永久居留不會傷害到加國利益。

 (6)2000年2月,姚在紐約加國總領館接受最後一次面談,他首次寫出自己的中文名字。但他未能說服簽證官他不是國安部人員,或不會傷害加國利益,因而他的申請被拒。


  調查內容敏感法官下令保密

  ●機密資訊

 (1)在司法上訴審查聽證前,公民與移民部曾申請對簽證官所根據的部分資訊加以保密,並要求這些資訊在向法庭提出的文件中應被塗黑,不得公開。

 (2)公民與移民部提出的理由是,如果公開機密資訊,將使一些有心的解讀人士可能獲知這些背景調查的期間、範圍、密集程度和是否成功;也會暴露外國機構的調查技巧、與外國或調查人員合作的個人身份、加國與外國政府機構間的關係、加國和外國調查針對的對象,並可能危及涉案者的生命。

 (3)審查了機密資訊和機密證詞切結書後,道森法官同意公佈這些資訊將傷害加拿大國家安全或相關人士安全,因而下令這些資訊仍舊保密。


 ●裁決姚海泉屬於不得入境類人士

 (1)根據判例,有合理的理由相信一項信念,所需的證據標準相當於「基於可靠證據,對一種極大可能性的真誠相信」,因而公民與移民部不需證明姚確爲一個間諜機構的成員或實際從事間諜行動。

 (2)在此案的公開紀錄顯示:姚畢業於大陸國際關係學院,中國的國安部一向僱用該校畢業生;姚英語流利,國安部尋求會說英語者;姚畢業後,並未申請即分配到人民日報工作;人民日報一向有國安部幹員以記者名義爲該部工作;姚在被約談時並不合作,對於有關國安部的答話前後不一致;姚在紐約工作時探訪收集當地華人社區人士的活動,國安部海外官員主要的任務之一是監視民運人士的活動,包括滲透各組織和了解其成員的信念及是否對中共有威脅;姚在約談中宣稱,他寧願放棄申請加拿大的身分,也不願透露其在加拿大親友的資訊,這使CSIS懷疑他申請居留權的動機。

 (3)除了這些公開資訊外,簽證官另有機密資訊。


 ●法院裁示

 該司法上訴審查申請予以駁回。

  姚海泉離職逾十年

  因被加拿大國家安全局指爲「間諜」而申請赴加拿大移民被拒的前「人民日報」駐聯合國記者姚海泉,是在八○年代末期任人民日報駐聯合國記者,1990年左右離任,留在美國求學深造。

 八○年代末期「人民日報」駐聯合國分社社長爲劉開城,姚海泉爲劉開城的副手,當時北京常駐聯合國代表爲李鹿野大使,除「人民日報」外,那時大陸駐聯合國媒體主管還有「新華社」分社錢文榮、「文匯報」首席記者張治平、「經濟日報」首席記者和銘等,都是一時之選,姚海泉當時三、四十歲,被視爲年輕優秀記者,因此被「人民日報」挑選派駐聯合國。

 「人民日報」在中國媒體中「位階」高,屬部級單位,最具權威性,近年來,「人民日報」駐聯合國記者多維持二人,一主一副。

 中國媒體因都是國營,爲官方掛靠機構,與西方及臺港媒體不同,因此易被西方政府另眼相看。但留美大陸學者說,一些大陸駐美記者「極少發稿」,平常工作性質亦因此被質疑。

 姚海泉駐聯合國約是15年前的事了,據認識姚的中國人士說,姚當時在聯合國任內,即決定留下來唸書,未返北京,離開人民日報之後,就與社內同事失聯了。

 中共媒體駐美人員任滿後未返國,留在美求學或工作的爲數不少,據大陸記者估計可能數十人,姚是其一。

  資料塗黑律師辯護困難

  受姚海泉委託的加拿大移民律師莫雅(MatthewMoyal)26日表示,他替姚海泉辯護很困難,他有數不清的資料,可是到手的資料內容大部分都被黑筆劃去,根本不知真實內容。

 他表示姚海泉受過高等教育、有專業能力,語文也不是問題,他的妻子也有謀生能力,不准他們移民實在不公平。他說他不清楚姚海泉是屬於那一個組織,但「他是支持民主」。莫雅說,姚海泉約在1993年回去過中國大陸,他說他不清楚姚海泉回去接觸過那些人。

 他說姚海泉覺得很不公平,他會試着讓姚海泉出面說明。但莫雅說他自己覺得此事不宜再多說,因爲如果加拿大懷疑姚海泉有間諜身分,那美國也會對姚海泉再做進一步調查。這是姚海泉在申請移民加拿大最後上訴機會。莫雅說可以重新再申請一次。

 姚海泉目前持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他與妻子及兩個孩子都還住在紐約,莫雅說他不清楚姚海泉目前在美國的移民簽證身分,「可能是一般工作簽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