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的这个“创新”和他别的举动一样,骨子里并不是为了国家政治体制更有效能,而是为了他自己更能“秀”、更安全、更有“魅力”。江最怕的就是朱镕基的个人魅力,最担心他在媒体上频繁曝光。第一把手、第二把手和第三把手的排名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最大意义就是在媒体上的曝光时间上的差别,或者说排名越靠前,越能获得较多的“广告”时间。
例如出访,如果第一把手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里有十五分钟的作秀时间,第二把手可能只有十分钟,第三把手呢,则会更少。我特别注意到,在朱镕基于一九九九年访问美国时,第二把手李鹏“碰巧”也同时出 访。这样,朱镕基就上不了头条新闻,而且只给他比李鹏更少的新闻画面和时间。
江担心朱镕基通过媒体从人们心中抢走主角的位置,是为了削弱他在政治上的影响力。这不仅是为了自己总书记做得更安心,也为了让朱镕基“绝后” ---- 安排不了自己的接班人,而由他老江来物色下一届总理人选,他自己“绝后”了(总书记的接班人被邓预先指定),绝不能让老朱有后。于是,江早早就把贾庆林从福建调到北京,做“京兆尹”;将李长春从河南调往广东做“两广总督”。这样做的目的有二,一是自己的“孩子”要自己亲手培养,让他们感恩;二是北京、广东的封疆大吏是当然的政治局委员,这也是邓小平时代的成例,让贾掌北京,李封广东,目的在于让他们进政治局,成为“中央领导”,“文渊阁大学士”,然后副总理进而总理大臣就顺理成章了。
但可惜的是贾李二位拍马有术,治世无能。在贾“学士”的治理下,福建糜烂,出了远华大案,自己的老婆还难脱干系。而李“学士”,则走到哪儿,破败到哪儿。他从辽宁发迹,他的旧部引发了个辽省大案;封治河南,农业没有起色,火灾倒很繁荣;他在广东的最大业绩是“杀鸡宰羊”(前者指扫黄,后者指通过三讲从干部队伍中彻底清除紫阳的旧臣)”,但最大败笔是经济萧条,最近汕头又出了不逊于远华案的骗税大案。两个被江看中的总理候选人,成了两个难兄难弟,需要袒护才能保住现职,怎敢北望长安相府的紫玉兰?
还有二吴,吴邦国、吴官正是也,也曾为江的意中人,但估计他们自己不敢存此奢望。他们有足够的聪明领会到,为什么一传说江的亲信谁将成为总理候选人,谁就出大事、惹大祸?
自江泽民当政以来,随着其“木秀于林”的本事越来越大,其亲信反倒“离他”越来越远,就连江的大红人曾庆红亦无法例外,江越是渴望其进入政治局常委,就越是连政治局委员都当不上。谁想或有希望解江泽民的围,谁就会遇到麻烦,大家只是簇拥着高高吊在那里的江泽民,等着他蹬最后一下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