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讯】近年来,我潜心研究中国生态环境,结论极其悲观。仅从人口、资源与生态环境角度看,21世纪绝不会是“中国崛起的世纪”,而可能是中国生存基础大崩溃的世纪。这是一本大书的内容,无法细谈。这里仅就《中俄边界新约》谈有效生存空间。

  对于一个人地比例极小的国家,生态环境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有效生存空间问题。

  百多年前,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和历史学教授弗·沃尔克最早提出了人口重心及其移动的理论。前些年,中国学者李仪俊、张善余等对中国的情况作了研究,发现中国的人口重心点一直以年均0.43公里的速度向东南作直线运动,经过了长达一千四百年的漫长跋涉,从黄河中游转移到长江下游附近。从生态环境学角度的解释是:由于人口增加、过度开发和环境恶化等因素交相作用,中国人口与文明的重心逐步向生存环境较好的东南部转移。其后,由于东南部开发基本完成、明朝迁都北京、清末以来开发新疆、中共定都北京及后来的“三线建设”等国家干预因素,中国人口重心又向西北方向作幅度微小回弹,但汉文明逃离发祥之地的格局已无法挽回。这一困境,也体现在地理学上著名的“爱辉~腾冲线”上:从黑龙江省的爱辉到云南省的腾冲划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直线,把中国分为两半:西北面积为全国64%,人口仅占5.6%;东南面积为36%,人口却占94.4%;文明重心倾斜于东南已无可置疑。近半世纪来,中国人口重心点始终在东南靠海的一个百余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域内徘徊。——背后是太平洋,已退无可退了!

  该算算我们的生存空间了。大账如下:

  原始荒漠及彻底荒漠化的国土(冰川、石山、高寒荒漠、沙漠、戈壁等),面积约为30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3(33%);

  严重水土流失、正在走向荒漠化定级阶段的国土,面积约为360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3强(38%);

  生存条件较好的国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3弱(29%);

  ——我们中国的好地方已缩小到小于1/3了。

  近半个世纪来,因荒漠化及严重水土流失(各翻了约一番半),我们等于丢失了大约350万平方公里;再加上人口翻了一番多,算下来,我们的人均有效生存空间已被压缩为中共建政之初的1/4。

  ——简言之,生存空间已成吾人生死存亡之所系。

  中华民族已退到沿海一弧、沿(长)江一线。背后已是大海。说白了,中国人现在要做的,并非自我麻醉的强国梦,而是拯救危亡的背水一战。人口还在继续增加,土地还在继续减少,环境还在继续破坏,而离突破国土承载力极限15~16亿人口,时间只有十几二十年。

  从生态环境恶化之势头看,从资源与环境容量存底看,做任何事情都可能来不及了。

  我常站在书房墙上大幅中国挂图前想:有朝一日,中俄尼布楚条约后被沙俄侵占的土地能还回来就好了。看看地图吧:西边不能去,是高原;西北是荒漠;正北是草原和沙漠;东南是大海;唯一可去之处只有东北——越过黑龙江,那片原来属我们祖先的肥沃土地和原始森林。

  摘自<<强国论坛>>

(http://renmin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