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反应的热烈程度远远高于当年反映山东援藏干部事迹的所谓主旋律电影《孔繁森》。
但透过官方媒体报道的盛况,人们不禁要问,中国政府在当前推出这部电影有什么特别的意义?电影本身是否因为给百姓找到了一个疏解不满的渠道而扮演着一种精神鸦片的角色?
清官只在电影中?
如果说,孔繁森以他的高尚人格魅力提供了生活中并不常见的共产党干部形象的话,这次的《生死抉择》描述的则是当前在中国社会中比比皆是、百姓恨之入骨的官员腐败,电影引起人们的共鸣便不足为怪了。
当年的孔繁森毕竟还是生活中的活生生典型,而今天,《生死抉择》中正面人物李高成这样一身正气的共产党员形象却只能到电影中去找了。
公款包场意何在?
中国政府在《生死抉择》6月23日上海首映以来便展开了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官方媒体和互联网站都以大量篇幅报道观众的热烈反应、创作人员的心得体会乃至电影拍摄过程中的种种花絮。
中国的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还组织工作人员集体观看,不用说电影票是公款出钱,大量包括工作时间在内的单位包场,常把一些想先赌为快的普通百姓拒于电影院门外。
北京一家影院五天之间就卖出了接近30万元的团体票。
目前的1450万票房收入中,有多少是政府出钱包场也就可想而知了。
满朝皆腐体制洁?
政府对这部电影的热衷使人想起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政府的一系列反腐败姿态,先是处决了前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最近又同样以腐败罪名判处前人大副委员长成克杰死刑,使中国官员因腐败而被判处死刑的级别再创新纪录。
但是,这样的举措怎么看怎么都是姿态而已,在中国,人人都清楚腐败的严重程度,系统化的腐败已经使共产党的官员自上而下、彻头彻尾地腐化了。
当年公布的胡长清罪状之一是行贿,他本人已经身居副省长高位,怎么说也是个副部级干部,他行贿的对象该是些什么人恐怕是不言自明的。
《生死抉择》导演于本正谈到这部电影的反腐败主题时谈到,当前中国的腐败是政府中某些人的个人行为,并不是说政府本身已经是腐败的政府。
但是,如果身为政府官员的人绝大部分已经腐败的话,政府本身的纯洁性又从何而来呢?
鸦片药劲难持久
中国政府如此不惜气力推广这部电影,用意无非是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显示政府反腐败的决心,恢复政府形象,告诉普通百姓,政府还是有希望的,腐败还是可以在党的领导下解决的;
二是希望对党的干部起一种教化作用;
三是让百姓通过电影中腐败官员终于受到惩罚的大团圆结局,麻醉一下中国百姓愤怒的神经。
影片的教化效果能有多大不得而知,麻醉作用却是显而易见的。
有报道说,电影放映过程中,每当银幕上出现正面人物李高成掀翻腐化干部大吃大喝的餐桌时,观众席上都会响起潮水般的掌声和喝彩。
除了深深吸这么一口精神鸦片之外,中国老百姓在现实生活中恐怕真的再没有其它宣泄渠道了。
《生死抉择》颇切题
不过,电影的名字《生死抉择》倒是相当的切题,不仅电影中的人物面临的是生死抉择,中国政府、中国共产党也无不如此,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就曾经说过,如果治党不严,发展下去,不是没有亡党亡国的危险。
电影的原作者张平接受采访时说,希望电影中的故事不是散场后结束,而是真正开始。
不少观众看完电影表示,但愿李高成这样的人物真的能走下银幕。
但是,在中国的现有体制下,这种希望恐怕也只能是希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