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訊】他很年青,不過三十多歲,已當上了《人民日報》的編委、部主任兼版面主編。今年他買了部奧迪100型轎車,在報社內引起不小的轟動。有人說他路子很野,關係衆多,也有人說他很會賣版面,道兒極黑。聽了我的轉述,他不以爲然地一笑,打開他那輛嶄新黑亮的私家車門,讓我坐在了前排 :

聽說在美國,只有老婆和客人才讓坐在前面,你是老吳的同學,老吳當年在報社是我最鐵的朋友,他的哥們兒就是我的哥們兒。你剛回國,別聽他們瞎嚷嚷,我買車怎麼了?又沒偷又沒搶,這是本事!這年頭兒,雷鋒沒錢都沒人理,整天拿着大哥大,挎着BB機,在飯店招客的小姐,是北京人最□慕的職業,床上一倒,美鈔不少。

我們呢,高級記者每月才一千零八十塊錢的工資,加上工齡工資、副食補貼、交通費、書報費、洗理費等各種附加工資,月收入不到一千五百元人民幣,還不夠王府飯店的一盤菜錢,你讓我們這些號稱「無冕皇帝」的怎麼活? 我承認,過去在大陸當記者是個很好的職業,全國就那麼幾家報紙,記者享有很多特權,如坐飛機火車不用排隊買票,走到哪大都吃香喝辣的,特別是黨報的記者,到地方上好象一個小神仙,被人貢着捧着,臨走還可以拿些走。

但這幾年全變了,記者證滿天飛,大報小報成千上萬。爲了掙錢,當記者的什麼都幹,而且名聲也越來越壞。近幾年民間把社會上的人分爲十種人,一個順口溜說:「第五種人是記者,坑蒙拐騙全都幹。」這不但說明記者的社會地位下降,也說明了記者本身素質的降低。

俗話說,飢寒起盜心。大陸現在的記者,實行業務職稱工資制,高級記者月工資一千零八,主任記者月工資九百四,記者月工資八百一十三,助理記者才六百十八塊錢,比機關幹部和中小學教師還低。我的一個朋友,九零年從人民大學新聞系畢業,老婆分到機關,兩人加起來才一千三百多塊錢一個月,除了交小孩托兒費五百多塊,交房租水電煤氣費,緊緊巴巴地省吃儉用,所剩無幾。工作七年,連個彩電都買不起,老婆正在鬧離婚,說還不如嫁個西單擺夜攤的。

楊鈞,你認識,號稱《經濟日報》總編助理,他的職稱是主任記者,每月收入最多一千八百多塊,他妻子原在一家民辦的研究單位混,「六四」後那單位被查封了,失業中又得了黃膽性肝炎,家裏存的萬把塊錢都貼進去還不算,又借了幾千塊錢,本來挺機靈的小夥子,如今快成小老頭了。他昨天還給我打電話,讓我給他找家想出名的鄉鎮企業,五百字一萬塊,他保證登在頭版上。

當然,這都屬於笨主兒。靠記者這塊牌子發了財的人也大有人在,大體上分爲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兩種。灰色收入是指記者在給本報、本刊、本臺完成寫稿任務之後,替別的報紙雜誌寫東西所掙的稿費。如新華社記者寫通訊稿是沒有稿費的,但如果寫給由該社派生的《半月談》、《環球》、《經濟參考》,就會有每千字50-100塊錢的稿費,如果投給外地的雜誌和小報,稿費會更高一些。也有的是靠出書寫報告文學掙錢的,但總的都很累,屬於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結合的產物。這幫記者最多能有現在大陸中等水平的收入:家裏有進口冰箱、彩電,銀行裏存個萬八千的。

大部分發了財的記者,都是靠黑色收入起家的。這類人中有些是專門從事廣告業務和製作專題節目的記者,因爲廣告是現在大陸各家新聞單位的重要經濟來源,除了少數象《北京晚報》、中央電視臺等的廣告業務是賣方市場,坐等客戶上門,客戶還得排隊、走後門求着早上廣告,其它絕大部分新聞單位基本上是買方市場,需要動員廣告業務人員和記者四方奔走拉廣告。而且有許多報刊還採用承包廣告費的辦法,刺激記者拉廣告的激極性。廣告提成低15%,最高的達70%,也就是說,每拉一千元的廣告,記者自己可得150-700元不等,所以不管假藥還是冒牌貨,只要付錢,照樣給登廣告。到後來乾脆搞專版介紹,由記者寫吹捧產品或人物的文章,對方按廣告費付錢,各得所需。我這車就是這樣得來的,《社會市場導刊》聘我做顧問,提出拉來的廣告費四六分成,我拿小頭兒,他們吃大頭兒。

以我在新聞界混了這麼多年的關係,和手中的發稿權,認識的企事業單位,哪個不買面子?去年一年,我以《社會市場導刊》的名義,爲二十幾家大中型企業開了新聞發佈會,爲幾十家鄉鎮企業寫過專題報告,給該刊帶來了好幾百萬元的廣告收入,他們給我買輛車,還算是便宜了他們。所以,我大大方方地開着它上下班,時不時還得用它去採訪,我沒管報社要油錢,他們得表揚我才是。我這搖筆桿子的比起那些扛攝像機的電視臺記者差遠了,他們現在是最發的記者貴族羣。隨便在新聞聯播中插個一兩分鐘,要價都得上萬。一個專題片,找個七、八個贊助單位,給公司經理幾秒中的鏡頭,最少也有幾十萬賺頭。

我家樓下的一個北京電視臺的小記者,剛工作時騎一輛扔了都沒人撿的破自行車,見到我總是老師長老師短的。這幾年當上了一個專門介紹市場消費服務專題節目的負責人,嘿,這下可神氣了,一身的皮爾卡丹,開一輛據說是兩千塊買來的去年才出廠的「二手」切諾基吉普車,抽菸都抽罐裝的美國駱駝牌,嫌三五牌的太淡,而且假的多。見到我居然和我稱兄道弟起來,我心想我當記者時,你丫的還在鄉下啃甘蔗呢。

特黑的有沒有?太多了。《光明日報》的老許,有一天到虎坊橋商場逛街,發現濟南的一家洗衣機專售櫃檯坐着幾個小姑娘,走過去掏出記者證,說接到許多讀者的來信,反映他她們廠的洗衣機有許多問題,準備報道,要她們告訴她們的廠長。說完丟張名片,揚長而去。

小姑娘一看是《光明日報》的,立刻打電話通知了廠長,該廠長嚇得連夜驅車趕到北京,帶了許多土特產找到老許,央求筆下留情,因爲廠子承包了,完不成承包銷售額,該廠長損失很慘。姜不愧老的辣,老許不緊不慢地拿出他老婆和女兒連夜趕出來的二百多封「羣衆來信」,說正準備每天登一封,直到把產品打出市場爲止。幾句話讓該廠長恨不得磕頭求饒,老許見火候已到,提出不發這些「羣衆來信」的代價是,必須擺平這些來信的讀者,平均每人一千塊,需二十萬元錢。另外他還可以反過來寫一篇該廠長治廠有方的新聞,只要一萬五。那廠長左思右想,只好按價付款,自認倒霉。當然,比老許黑的人大有人在。

中央電視臺那幾個主持人,光從「正大方圓」節目中,撈進自己口袋裏的,每人至少六位數以上,不但有車有別墅,有的還開了自己的公司,專門吃客戶和電視臺的中間回扣。而且這種活上下聯着很多人,犯了事都有人扛着。前幾天,北京電視臺的一個專跑體育新聞的記者,因涉嫌敲詐、貪污受賄20萬元人民幣,被拘留審查,但調查蒐集證據時,公安局的人根本進行不下去,連被敲詐錢的人都替其遮掩,甚至有人願出面替他當人頭頂着,最後連北京副市長都出面爲他說情,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這幾年,大陸由被採訪單位出經費的有償新聞越來越多,新聞的客觀性本來就少,這樣一來就更沒有了。新聞輿論的重要性衆所周知,其公正的主要因素是依靠記者的個人素質和道德修養。但如今的大陸,一切向錢看,記者在自身的生活沒有基本保障的情形下,不可能不淪爲金錢的奴隸,墮落是不可避免的。

象《工人日報》、《經濟日報》每年印報虧損高達數百萬,《人民日報》更多,以這樣的環境,報社根本無法提供足夠的採訪經費,現時平均每名記者差旅費不到五百元,還不算因政治原因被刪除的新聞,你叫他怎麼公正全面?你看看人家國外的記者,年薪好幾萬不說,起碼不會爲家裏有沒有冰箱、彩電操心費力,不會爲女兒上哪個託兒所、學校到處求爺爺告奶奶。

我在大學的同班同學,在香港一家二流水平的報社當記者,工資都有五萬多港幣,到北京每次請我吃飯,我都有要飯的感覺。你看同是中國人,爲什麼我們就必須絞盡惱汁地,爲錢而丟掉做記者的基本職業道德?用新聞的良心去換錢,讓神聖的報紙上沾滿銅臭?我們成了什麼了?跟那些天天在賓館飯店找人打炮換錢的小姐有什麼不同?記者?我看簡直就是「妓者」!

轉自[木子網論壇](http://renmin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