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讯】据南方都市报报导,中英街的水客问题由来已久,久治不愈,日前又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水客冲关事件,海关部门为此呼吁,水客问题已到了必须大力整治的地步了。

走桥头冲海关

  据了解,近期中英街以“走桥头”为生的水客已达6000多人,较以往猛增了40%。他们经常利用沙头角镇内工作人员下班及游客集体出关时冲关,并对依法暂扣、没收其所携带的禁限物品的海关关员进行恐吓、威胁,严重干扰了海关的正常秩序。海关人员反映,日前便发生了一起规模较大的水客冲击检查大厅事件。一群水客冲破保安人员的防线,潮水般涌入检查大厅,将玻璃门挤破,把不锈钢栏杆挤倒,使海关人员无法执行正常的查验手续。

水客变成走私客

  中英街桥头的水客由来已久。早在解放前,一些当地居民便从中英街贩些商品到镇外倒卖,从中赚取差价。到了90年代,水客的性质并没有改变,99%的水客均为本地人。然而近几年,镇内外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水客进行走私,他们雇用大量的水客,将走私货品化整为零,从中英街带到镇外,水客从中收取劳务费,于是大量外地人涌入中英街充当水客。目前,6000多名水客中,本地居民还不到一成,而外来的潮汕人、客家人却占了八成多。

  水客猛增,给海关管理带来较大压力。沙头角海关桥头监管科的邹科长介绍,在日常工作中,海关为管理水客耗费了80%的精力。

  另外,不法分子雇用大量水客带货过关,实际是一种变相的走私行为。而大量水客游荡在中英街,也严重影响了中英街的旅游形象。

法规滞后管理困难

  如何对水客加强监管,一直是海关以及有关部门较为头痛的事情,管理法规的滞后是问题的根本。据介绍,由于沙头角是边防禁区,而不是国家正式口岸,因而桥头关不能照搬海关的条例进行管理、执法。目前,沙头角桥头海关沿用的条例是深圳市1981年的文件。当时规定从沙头角出来的人员只能携带人民币20元或港币50元左右的商品,然而拿20年前的条例用来现时执法显然已不切实际,所以海关只能以自用适量作为携带货物量的验关标准,但究竟多少却无标准,因此具体执行有一定麻烦。

  事实上,由于执法依据不足,海关人员的执法经常受到水客们的挑战,他们动不动就对海关关员进行纠缠、挑衅甚至恐吓。

严格发证杜绝水客

  如何根治水客,海关部门认为,除了在法规上加大立法力度,让海关以及有关执法部门有法可依之外,另外一点就是要严格发证制度,从源头上堵住水客。

  按规定,目前只有三种人可以获得长期特许通行证,他们分别是镇内居民、镇内工作人员、到镇内执行公务的人员,然而目前“黄证”(长期特许通行证)泛滥,水客们在黑市上花90元便可轻易买到一张黄证。如果不控制发证,水客们只会是越聚越多,以海关及其他执法部门日常单薄的执法力量去管理庞大的水客队伍,将愈显困难。本报记者沈永淳

名词解释水客

  沙头角边境禁区是我国仅有的两个非正式性口岸之一。水客是受雇于禁区内外的商贩,为雇主从禁区内捎带货物出镇从中赚取劳务费的人。劳务费视其所携带的物品价值而定,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http://renminbao.com)